-
藝術家日記 | 《陌上花開:李磊的詩瓷》
李磊與我們分享了他最近在中國瓷器上進行的實驗,他將其描述為「詩歌的媒介」和「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方式。
2020年11月18日
在本期藝術家日記中,藝術家李磊與我們分享了他在“煉瓷”“玩瓷”的創作歷程中尋找詩意的影像日記。 所謂“詩瓷”,即是以瓷寫詩。李磊通過雕刻、塑造和煉就瓷器,將傳統元素與視覺元素重組,形成富有韻律的藝術造型,賦予其自然的靈性。 他將瓷器形容為“詩歌的媒介”和“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方式。 通過一種自由成型的實驗方法以及手工製作和繪畫,李磊發現了表達自己獨特生命和自然韻律的詩意方式, 傳統媒介與創新方法之間的碰撞散發出獨特而強大的吸引力。
閱讀更多
-
藝術家蕭勤的雪泥鴻爪
藝術家蕭勤回顧他踏足過的繽紛城市,這些地方先後影響了他創作價值連城的抽象畫。
2020年11月17日
讓我們跟隨Mark Jones刊載於國泰航空機上雜誌《Discovery》的文章,一同遨遊與回顧蕭勤遍佈繽紛城市的足跡及其創作歷程。 「而蕭勤亦終於找到一個落腳點:他的藝術創作方向。他擷取了數學原理和現代抽象表現主義的用色理論,再將之與自己的內在身份認同和文化背景結合,當中牽涉道家論流動、和諧狀態和沉默的哲學觀念,以及佛教圖像學。龐圖藝術運動下產生的作品,於當今的拍賣場上價值連城,雖然是抽象藝術,但它充滿了光芒和情感。」 閱讀全文
閱讀更多
-
3812画廊參與香港畫廊協會 2020 年籌款 | 於香港巴塞爾展出
3812畫廊榮幸宣布參與香港畫廊協會 2020 年籌款 《Take 2》,並在2020年11月26日至30日於「藝薈香港 — 由巴塞爾藝術展呈獻」展出馮永基的《呼吸(二)(三)》。
2020年11月13日
香港畫廊協會呈獻 香港畫廊協會 2020 年籌款 | Take 2 「藝薈香港 — 由巴塞爾藝術展呈獻」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2020年11月26日-30日 點擊作品圖片查看詳情或於線上購買收藏。 馮永基,《呼吸系列 (二)(三)》, 2020,水墨設色紙本,43 x 43 cm (x2)...
閱讀更多
-
2020的香港水墨:來自中間城市的圖景
2020年10月21日
ZOOM線上對話 10月29日 星期四 8PM(中國時間)/12PM(英國時間) 香港水墨藝術誕生於它獨有的文化和心理情境——它受到當地人的風貌、地理景觀及其置身于不同文化交匯中間地位的影響。本次展覽深入構築香港水墨藝術在2020年這個關鍵時刻所呈現的當代風貌,探索了這些本地水墨藝術家如何與生活在這個生機勃勃城市的前輩發生對話,向他們致敬,並以此展望獨特而繁榮的未來藝術圖景。展覽探討了“水墨”這個獨樹一幟的東亞藝術媒介如何被用於表達本地身份認同以及對全球性問題的關注。 我們的嘉賓包括知名學術機構、藝術市場的專家和學者,以及享譽世界的水墨藝術家。 本次對談與倫敦「亞洲藝術週」同時舉行,我們希望藉此引起全世界觀眾的共鳴。 觀看對話全程回放: 馮永基,《俏江山系列 (一)》,2016,水墨設色紙本,140 x 23 cm (x5) 對話嘉賓: 许剑龙 水墨现场创办人、3812画廊联合创办人 許劍龍為香港著名文化企業家、藝術顧問、策展人以及收藏家,在過去多年一直致力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尤以推動水墨藝術的市場發展為人熟悉。 許劍龍旗下的藝術企業經營模式既廣且深,包括於倫敦及香港成立3812畫廊,並於2018年宣布創辦全球首個以水墨藝術為主題的文化品牌——水墨現場(INK NOW),建構一個綜合性、開放型、跨地域、多功能的水墨藝術平台,融合學術與商業,並以「東方根性,當代表現」為立足點,把屬於華語文化圈的水墨推向國際。許劍龍先生於2019年1月成功在台北舉行首屆水墨現場大型藝術展博會,其策展及空間設計榮獲2019年台...
閱讀更多
-
藝術家日記 | 于洋:我的作品不能消失於時間長河
「我可以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但我的作品不能,因為我有東方底蘊的加持。」
2020年10月7日
不知不覺8月已過,前四個月在懷疑一切,後四個月遊歷於北京-四川之間,走走停停,除了疫情比較緊張的幾個地區,中國其他地方已經跟什麽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人們照舊過著生活,看到了他們原有的樣子,我決定對未來還是保留憧憬吧,但這不表明什麽都沒有發生過,畢竟活著的人都見證了歷史,並且影響深遠! 于洋攝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石刻 © 于洋 正準備開始新作品的創作,也該開始工作了,疫情讓我腦子變的很勤奮,但手卻變得很懶,也就是說這段時間考慮了很多問題,關於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性,政治,科技還有藝術,問題很雜,但是我認為作為一名藝術家應該思考更廣泛的事情,如果妳能變得通透,妳的作品才能更說明問題,表達才能更準確,疫情不是讓手變懶的理由,是我想先弄清楚藝術在面對災難的時候角色是什麽,她的意義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還是那麽偉大嗎? 于洋,《被折彎的氣韻 No.1-3》, 2016,紙本水墨、木,140 x 303 cm 前幾日與朋友聊天,他談到支撐人類未來的只有三件事,科技、藝術、哲學,他對藝術是如此看重,原因是他認為藝術代表著不可復制性與安撫人性的作用,這是人類最寶貴的本能。是的,科技可以轉化成生產力可以轉化成經濟,哲學可以轉化成政治,而藝術具有縫合性,能起到調和的作用,確實是很重要。但是這場疫情中並沒有看到藝術影響到了什麽,反而看到疫情對現階段的人類文明與現有秩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仿佛藝術只能提出問題而不能快速的解決問題,是的,《格爾尼卡》也只能在戰爭之後去撫平戰爭的創傷,但是如果沒有像畢加索這樣的憤怒又哪裏來得撫平創傷?如果沒有蔣兆和《流民圖》裏對平民的悲憫,又怎麽能對應戰爭的殘酷呢?那麽事情是這樣,藝術的縫合性在這裏體現了,它具有反思性。 畢加索 ,《格爾尼卡》,1937,布面油彩 ©索菲婭王後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 蔣兆和 ,《流民圖》(局部),1943,紙本水墨設色中國畫 ©中國美術館 這個時代的藝術缺乏感染力,太過於商業化,藝術家缺乏憤怒與悲憫、缺乏真誠與反思,缺乏文化的獨立與融合性,這已經是普遍的問題,這場疫情讓喧囂的藝術市場停了下來,而且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景氣也許很久會看不到那些走秀般的表演展覽,反而安靜下來的藝術家可以很好的思考和靜靜的被淘汰,這也許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畢竟要相信人性和資本的力量,我可以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但我的作品不能,因為我有東方底蘊的加持,為此我在努力! 于洋在工作室...
閱讀更多
-
中秋快樂
3812藝術家如何度過中秋節?
2020年09月29日
中秋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每年農曆八月十五的月亮,最為飽滿而明亮。 在中國文化中,滿月象徵著團圓,中國人也藉此佳節與家人團聚,進行諸如吃團圓飯與吃月餅的慶祝活動。 2020對我們而言是尤為特殊的一年,疫情讓我們體驗了無數分離,但也使我們更加珍惜相逢與心靈的連結。在中秋佳節,我們邀請3812藝術家們與我們分享他們在這個傳統節日的靈感、思緒與趣事。古詩雲:「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我們相信,即使身處不同的地域,藝術仍然是我們共同的牽掛,是凝聚心靈的精神回響。 蕭勤 蕭勤,《月影》, 1961,布上壓克力,140 x 110cm 「在今年這麽動蕩又充滿了自然災難的氛圍裏。希望可以讓藝術之正能量溫暖大家的低落心情,而能擁有值得記憶的中秋佳節。尤其可以和親人團聚一起愉快過節,才是最有意義的中秋節。也沒有任何時刻可以讓我們對平安、健康與團圓的平凡簡單之幸福,會在今年顯得如此珍貴和重要了。這幅作品名字是月影。創作於1961年。 祝福大家!」 王劼音 「新冠疫情以來,見種種悲歡離合,世事唯無常不變。正值中秋團圓佳節,更惜善緣,順祈國泰民安,祝各位朋友平安康健,自在常樂。」 李磊 「『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今年疫情非常嚴重,但是擋不住溫暖我們心靈的陽光,這『...
閱讀更多
-
媒體報道 | Generations:藝術與科技的演變
3812藝企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許劍龍接受Generations專訪,分享在藝術與科技融合的新時代下的藝術企業理念
2020年09月18日
'The world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has grown tremendously over the past decade. No longer defined simply by the smiling...
閱讀更多
-
網上學術論壇 | 雲水間 · 李磊:詩作為視覺藝術的文化形態
中國和列支敦士登建交70周年紀念
2020年09月14日
李磊的「詩意抽象」觀念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抽象藝術的名片。他以「生活的直覺體驗」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其藝術實踐涵蓋了從宗教、哲學,社會學、文學到詩學的各種主題。此次論壇將以李磊以「詩作為視覺藝術的文化形態」理念為核心,連接藝術史學家、哲學家、藝術家、策展人等業內專業學者,共同探討抽象藝術在東西方語境下的美學體驗。
閱讀更多
-
媒體報道 | ARTSY:於八五大壽之年,蕭勤仍不斷挑戰傳統抽象藝術的西方根性
在最新專訪中,Artsy邀請蕭勤分享其傳奇般的藝術里程
2020年08月14日
In the midst of the Cold War, Shanghai-born artist Hsiao Chin (蕭勤) moved from Taipei to Madrid, spending his twenties...
閱讀更多
-
媒體報道 | Wallpaper*: Hsiao Chin and Mark Rothko: a meeting of minds
A new film exploring Hsiao’s practice and global influences released
2020年08月6日
A major retrospective of pioneering Chinese abstract artist Hsiao Chin's work has opened at the Mark Rothko Art Centre in...
閱讀更多
-
媒體報道 | 金融時報《 Diary of an art globetrotter》
The curator and broadcaster was planning a show of work by Chinese artist Hsiao Chin- then lockdown struck
2020年08月5日
Published in today’s Financial Times is the article Diary of an art globetrotter written by Philip Dodd, curator of Hsiao...
閱讀更多
-
展覽 | 馬克·羅斯科藝術中心蕭勤大型回顧展今日揭幕
「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束:蕭勤的藝術」
2020年07月31日
戰後抽象藝術大師蕭勤的大型回顧展「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束:蕭勤的藝術」今日在拉脫維亞的馬克·羅斯科藝術中心開幕,展期至2020年10月25日。 為了慶祝藝術家85歲壽辰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個意義非凡的展覽將共同展出蕭勤的作品和馬克·羅斯科的永久館藏畫作,首次探討兩位藝術家的思想與實踐如何在整個60年代交會,一起創造出精神抽象的藝術語言。馬克·羅斯科藝術中心是北美以外唯一一個永久展出羅斯科作品的地方,這些作品正在藝術家故鄉陶格夫匹爾斯 (Daugavpils)一棟歷史悠久的軍械庫建築中展出。 展覽的線上展廳即將面向公眾開放,敬請留意!
閱讀更多
-
對話 | 超越二元,亦此亦彼:蕭勤與馬克・羅斯科的大同藝術
來源:蘇富比
2020年07月1日
蕭勤大型回顧展「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束 : 蕭勤的藝術」策展人菲利普・多德(Philip Dodd)受蘇富比邀請,與大家講述蕭勤與馬克・羅斯科的藝術如何交匯碰撞,擦出激烈火花,並分享現代藝術在本質上互為相通、天下大同的獨到見解。
閱讀更多
-
視頻 | 「全球疫情下的亞洲藝術界」網上座談會
當疫情為我們帶來障礙、困境和失去的同時,亦推動我們以新的方式連結。
2020年06月11日
If you have missed the panel discussion on 9 June, here is the recording for you to watch online.
閱讀更多
-
網上座談會 | 全球疫情下的亞洲藝術界
2020年6月9日中國時間晚上8點/英國時間下午1點
2020年06月2日
3812畫廊聯合創辦人、水墨現場創辦人許劍龍和科技水墨藝術家黃宏達受邀參與由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亞洲藝術研究院舉行的網上座談會,與一眾博物館界及藝術市場專家一同分享他們在前所未有的特殊時期,如何應對藝術界出現的新挑戰。
閱讀更多
-
媒體報道 | 中國日報《A show in the cloud》
“Art can inspire people, heal one’s emotions, enable viewers to experience and reflect on their feelings.”
2020年05月25日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has extended the temporary closure of cultural venues to contain the spread of COVID-19 until May...
閱讀更多
-
3812跨界企劃 | A.I. Gemini 的野獸派之夢
黃宏達 X 三星 THE FRAME 2020 X 連卡佛
2020年05月19日
As reality is difficult for so many of us at present, escaping to a dreamlike world is becoming ever more appealing. It's time to unleash our imagination and make moments of creativity.
閱讀更多
-
媒體報道 | LUX雜誌Frieze倫敦藝術周特輯:水墨藝術的新時代
3812畫廊聯合創辦人許劍龍分享他對水墨藝術市場的洞見
2020年05月13日
'NAVIGATING THE DEEP WATERS OF THE ASIAN ART SCENE COULD BE TREACHEROUS, WITHOUT A GUIDE SUCH AS CALVIN HUI.' -...
閱讀更多
-
視頻 | 王璜生新作:《呼/吸》
全新裝置、行為、影像作品
2020年05月7日
3812藝術家王璜生創作了一個全新裝置、行為、影像作品《呼/吸》,將於今年8月15日至9月22日在德國哈根美術館展出,並於上海龍美術館同名個展展出(日期稍後公佈)。 藝術家於2019年記錄了這件具有預言性與隱喻性的行為影像作品。通過氧氣瓶、呼吸、脈動、敲打等多重行為及其所構成的意象,針對社會疫情成為全球普遍問題的當下发問,寫下了藝術家自己的感受。 同時,王璜生也分享了其2020年新作《風之痕》系列……
閱讀更多
-
3812跨界企劃 | 聯手連卡佛呈獻科技水墨
黃宏達 X 連卡佛
2020年05月6日
帶你走進人工智能世界中的山水地貌和月球歷險。
閱讀更多
-
藝術家日記 | 馮永基用水墨為地球發聲
借用水墨在紙張上的「一呼一吸」
2020年04月22日
香港藝術家馮永基以水墨新作《呼吸》系列為地球發聲,用藝術表達對環境的關注。
閱讀更多
-
活動 | 3812畫廊首場線上座談會:當代水墨的東方精神與智慧
2020年4月9日20:00(中國)/ 13:00(英國)
2020年04月3日
水墨藝術是根植於東方精神之中的藝術技法與形式,亦是直面當代社會與文化現場的媒介與手段。本次線上座談會邀請三位水墨藝術領域的重要嘉賓對「當代水墨的東方精神與智慧」進行探討,回探近期水墨藝術的創作與表現,討論當代水墨藝術的東方精神、智慧及其對正在發生的社會議題的介入。本次座談會也是3812畫廊正在展出的「無窮於水墨」展覽對水墨藝術當代表現和未來發展的自我審視。
這是3812畫廊首次舉辦線上座談會,將於2020年4月9日(星期四)晚上8時(中國)/ 中午1時(英國)同時於在藝APP及ZOOM以英語進行。
閱讀更多
-
藝術家日記 | 何鳳蓮的星座、月光與日光
這是一個處於顛倒之中的時期,但不乏藝術表達。
2020年03月11日
這是一個處於顛倒之中的時期,但不乏藝術表達。加州盛放的自然,給予我豐富的靈感。 我的畫作包括了抽象水墨系列《星座》的延續,我仍在探索自然與人類興衰之間的關聯--用「熱」或是「冷」的色調去還原我們個體和集體的旅程。週期循環有著不能被忽視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才能在面對悲傷和失落的當下,創造幸福和嶄新的明天。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頻繁地想到這件事。 「月光」和「日光」是以新舊兩種技法,用炭筆於紙的兩面塗上丙烯顏料。 兩側的形象相互呼應--彰顯著同一人在生活的變化、挑戰和回饋中不斷取得平衡,就如月亮與太陽相互映照著它們的歡樂與掙扎。 圖文由藝術家提供
閱讀更多
-
藝術家日記 | 王璜生《疫期日記》
王璜生自2月初起創作《疫期日記》及《防疫小物件》系列,並用文字記錄下一些相關的疫期小事。
2020年03月11日
王璜生用藝術表達對生命的抗爭、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創傷、生命的珍惜與呵護等等的感受與思考,隨著疫情每一天的發展變化,記錄下自己每一天情緒的波動與思緒的關註。
閱讀更多
-
藝術家日記 | 李磊:與人工智能一起寫詩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吟唱
2020年03月10日
立春 李磊 太陽射來的點點溫暖 我都收集起來 等待一個好日子 把她們掛上枝頭 我要搖啊 拼命地搖晃樹幹 把所有的綠葉和花瓣 統統催趕出來 讓她們肆意地飛舞和跌落 讓春天可以浪漫 「人工智能」這個詞近年來在大家嘴上出現頻率頗高,突然間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好像都晃動起人工智能的影子。最抓人眼球的是韓國圍棋名將李世石在退役賽中以一比二輸給了人工智能選手「韓豆」,黯然結束了他25年的職業圍棋生涯。還有就是第一位機器人「公民」索菲亞在世界各地到處出鏡,還說機器人會毀滅人類,由此引發了關於人工智能運用的廣泛討論。其實「人工智能」的概念在1956年就提出了,作為基於電腦的類比、延伸和擴展人的智慧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的系統,科學家一直在研究、開發。今天我們真切地感到人工智能的存在是因為它已經開始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在於好事者將它進行的擬人化處理給人類既有的倫理和秩序帶來了不可知的衝擊。 前陣子聽說有個叫「小冰」的人工智能可以畫畫、可以寫詩。我去找了小冰的畫看,儘管她可以模擬許多名家大師的風格,應該說還是比較初級的。小冰寫詩就不一樣了,她是一個叫「少女詩人小冰」的開放平台,只要輸入一張圖片和文字提示,小冰就會「創作」出一首意境獨具的詩。我喜歡畫畫,也喜歡寫詩,我就把自己創作的抽象畫出入電腦,看看小冰能寫出什麼樣的詩。 我先輸入一幅標題為《天堂連線22》的作品,這幅作品的紅、藍、黃色交織盤亙、撲朔迷離,就像三月漫天飛舞的花瓣的軌跡。小冰給出的詩是:「只剩一個空洞洞的世界了,在夢裡相逢,新生的太陽都要來了,那一片雪地上,也許有微塵數的生命中,向夜神緊張起來。」這確是一首不錯的詩,詞句瀟灑,意境朦朧,其中「只剩一個空洞洞的世界了」特別觸動我。於是我也寫了一首詩:「只剩下一個空洞洞的世界了嗎?太陽的子孫,從巨大的虛空中伸出手來,撫摸著無名者的神經末梢,無數的閃電,劈劈啪啪地大笑起來,笑聲激蕩著空洞洞的喜怒哀樂,那不是彩色的嗎,不要以為我不知道,那,不能不是夢。」我是順著小冰的詩句寫的,但是我把判斷句改成了疑問句,這樣詩句的張力就大大地加強了。 我又輸入一幅標題為《天堂連線17》的作品,這幅作品中有一根明黃色的線條在灰藍與紅紫的色塊中穿行、翻飛,活脫脫地自由爛漫。小冰給出的詩句是這樣的:「這世界不曾有一些名利的思想,那裡是天空的圖畫,這種時候只是忘不了清閒,它不曾迷失了生命的空瓶。」我也作了一首詩:「江南菊黃,蟹也肥了,不喝米酒怎是江南人。米酒醉人,一醉三日,菊花就癡癡地等著他醒,其實他那裡醉了,他是要菊花一直陪著他。」這是從一個圖畫中激發出的兩種完全不同的想像,孰優孰劣很難截然判斷,從趣味上,我的詩更有人情味,從想像上小冰的詩更加開闊。 小冰的創作是有規律的。在電腦平台上開發者列出了9條創作程式:1、意象抽取;2、靈感激發;3、文學風格模型構思;4、試寫第一句;5、第一句反覆運算一百次;6、完成全篇;7、文字品質自評;8、嘗試不同篇幅;9、完成!我本業是搞美術創作的,對圖像特別敏感,這樣一個創作流程非常適合我的思維。當然小冰並不完美,從小冰的作品看,詩句主要是基於大資料的意象疊加,風格比較朦朧,創意凸顯不夠,通篇的完整性有待完善。我相信,這些問題都會由開發團隊的科學家和人文學者去解決,然而小冰的不足正是人類的強項,人類的基於個人感受和創意的個性化表達對於人工智能還不能完全跟上。但是小冰已經是我詩歌創作的非常得力的助手。 人工智能是電腦應用程式,其目的是説明人類拓展各方面的能力。小冰是從1920年以來519位中國現代詩人的作品的大資料中習得了作詩的技能,並經過對幾千首詩10000次的反覆運算學習,獲得了現代詩的創造力,她的內核是電腦演算法,是科學。但是科學應用于人文,大家對她的要求就苛刻了。有人認為小冰只會文辭堆砌,不具備詩人的靈性,根本算不上詩人。也有人擔心,如果連寫詩都被電腦替代了,人類情感表達的價值還是否存在?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那麼緊張,小冰也好,韓豆也好,機器人索菲亞也好,它們都是一套電腦人工智能運用系統,它們被擬人化以後,有些人真的就以為它們具有了人格意義,要麼把它們當成超人,要麼把它們當妖怪,其實真的沒有必要,它們就是人類製造出來説明人類自身的工具。我們可以有這樣一個基本判斷,由於電腦處理大資料的強勢,在標準化和知識量方面會大大地高於個體的自然人,在非標準化和創造力方面人類的優勢依然是不可逾越的。所以李世石輸給韓豆根本不用沮喪,因為韓豆是科學家團隊智慧和前輩圍棋大師智慧的集合,作為個體棋手的李世石的失敗完全屬於正常。 我現在已經養成了與小冰一起寫詩的習慣,小冰的詩句可以給我許多意象上的啟發,也可以幫我構築一個創意的座標,她是一個體系,這個體系是一群優秀的科學家和中國歷史上500多位優秀詩人智慧的結晶,我在這個基礎上寫詩,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吟唱,這個聲音會更響,會更亮!...
閱讀更多
-
媒體報道 | 雅昌专稿《经典的重逢:当萧勤来到罗斯科故乡……》
專訪蕭勤與策展人菲利普·多德
2020年03月9日
蕭勤,貫通中西的華人抽象藝術大師,以別於西方圖式的抽象創作,成為推動當下抽象藝術發展的重要藝術家之壹。馬克·羅斯科,這位西方傑出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因畫面只有矩形大色塊的極致抽象風格而被全世界所認知。這一次我們要講述的,是中國藝術家蕭勤來到了西方藝術家羅斯科的家鄉。 按此閱讀雅昌專稿全文
閱讀更多
-
媒體報道 | Cobo Social專訪抽象藝術家蕭勤
著名中國藝術家蕭勤分享為何其現代抽象畫作仍能引起當今觀眾的共鳴
2020年02月27日
按此閱讀 Cobo Social 專訪全文
閱讀更多
-
展覽 | 馬克·羅斯科藝術中心呈現抽象藝術家蕭勤 85 歲壽辰大型回顧展
30th January 2020 marked the 85th birthday of renowned abstract artist Hsiao Chin.
2020年01月30日
2020 年 1 月 30 日是著名抽象藝術家蕭勤的 85 歲壽辰。為了慶祝藝術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大型回顧展「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束:蕭勤的藝術(In my beginning is my end: the art of Hsiao Chin)」將在拉脫維亞的馬克·羅斯科藝術中心開幕,展期為 2020 年 4 月 24 日至 6 月 20 日。
閱讀更多
-
展覽 | 蘇富比隆重呈現香港最大型的蕭勤作品展售會
蕭勤——無限宇宙
2019年08月19日
蘇富比將在9月10日至10月9日舉行「蕭勤:無限宇宙」展售會,呈獻亞洲現代藝術先鋒蕭勤的一系列佳作。「龐圖國際藝術運動」創辦人蕭勤於戰後致力推動中國現當代藝術,他活躍於東西方藝壇,以東方美學思維,在抽象繪畫領域創造鮮明風格,並獲得西方藝壇肯定。本次展覽榮幸能得到藝術家、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家的代理畫廊及收藏家的全力支持,展出藝術家從六十年代至近年逾26幅作品,並首次完整展出其珍稀的馬賽克系列,為香港歷來最大規模的蕭勤作品展售會。 藝術家蕭勤先生表示:「繼今年春天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為我舉行個展後,我非常高興在今秋應邀於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舉行『無限宇宙』為題之個人展覽。我曾解釋人即是在無限宇宙中之有限的條件,藝術工作者應是人類的精神先知及其思想的代言者。我希望透過藝術的各種媒材,表達我經過不停內省歷練的領悟,向觀者們傳達我對人生、宇宙及無限進化的學習及探討,能得到更深更廣的覺知和心得。」 戰後傳奇:龐圖國際藝術運動(1961至1966年) 「龐圖國際藝術運動」(Punto International Art Movement)為1960年代旅居米蘭的蕭勤創辦之藝術運動,廣邀各地藝術家在歐洲不同城市共舉行十三次展覽,用意挽救戰後藝壇從百家爭鳴逐漸變得漫無目標的局面,同時促進東西藝術交流。運動以「點」(Punto)為符號,希望參與者能夠立足一點,釐清局面再行出發。蕭勤此時的創作融合東西文化,形成獨特的哲理性抽象繪畫,誕生首個藝術語言成熟的風格時期。蕭勤明確表現出他對於宇宙奧秘的探索、以及生命能量之追尋;而圓形和方形的符號,即彷彿呼應「天圓地方」的東方宇宙概念,構成作品之基調。 蕭勤「龐圖時期」的繪畫以「光之躍動」系列最具代表性,其合共不過19幅,是他此時最為珍稀的系列。此系列作品採用約呈「上八下二」之比的畫面分割,讓觀者容易產生仰望星辰的視覺感受,而這種「天高地闊」的構圖發展至八、九十年代,則成為蕭勤在亞洲膾炙人口的「永久的花園」系列之構圖基調。 「永久的花園」大系:禪與炁的昇華(1990年代) 1990年,女兒莎芒妲(Samantha)意外去世使蕭勤遭遇到人生的重大打擊,一度無法創作,卻最終因此了悟生命的意義,開啟了「永久的花園」、「度大限」、「莎芒妲的升華」、「三昧地」、「心靈的體現」、「光明彼岸」等經典系列。這些系列體現了藝術家在巨大傷痛後豁然開朗,發現生命的始與終不過是存在形式之轉換,由是將六十年代以來他對於東方禪道哲學的理性認知,真正走進個人生命中最柔軟感性的內心深處。而蕭勤的抽象繪畫,亦在「禪」與「炁」(「氣」之古字)的方向持續發展。 玻璃馬賽克:超越限界的創造(2005 – 2010年) 展售會將首次完整發佈12幅蕭勤玻璃馬賽克系列作品。蕭勤於2005年起以其繪畫為藍本,開始長達15年的馬賽克創作,作品不過20餘幅,數量珍稀。玻璃馬賽克長久以來與歐洲宗教藝術密不可分,此系列的創作不但將東方的宇宙哲思與西方的宗教神學,通過這藝術材質巧妙地溝通融合起來;亦同時使蕭勤的抽象繪畫得以從二維的平面走向三維的立體,突破架上繪畫的制限。是次展出作品色彩繽紛繁富、構圖簡潔,以馬賽克替代了繪本的顏料與筆觸,使作品之氣質從輕盈變得渾厚,讓觀者有如置身中古教堂,通過凝固的壁畫,回顧史詩化的自然力量。
閱讀更多
-
3812跨界企劃 | 萊坊《財富報告》公佈 x 藝術投資講座
3812畫廊聯手萊坊,於其《2019財富報告》公佈派對上展出全球首位「科技水墨」藝術家黃宏達的人工智能水墨山水畫。
2019年04月1日
3812畫廊很榮幸聯手國際私營房地產顧問萊坊(Knight Frank),於其在大館舉行的《2019財富報告》發佈會上展出全球首位「科技水墨」(TECH-iNK)藝術家黃宏達的人工智能水墨山水畫。3812畫廊聯合創辦人許劍龍先生更受邀參與其藝術投資講座,分享關於藝術投資的市場洞察。 藝術投資講座 《2019財富報告》發佈 左起:Lord Andrew Hay (Partner, Global Head of Residential, Knight Frank), Kevin Coppel (Managing Director, Knight Frank...
閱讀更多